【招募】马龙精神分析取向躯体治疗工作坊
更新日期:2018-08-09
2018-2020|第三届中意精神分析取向躯体治疗连续三年工作坊
如果把心理治疗的各种流派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精神分析毫无疑问占据着树根的位置;而把我们人格结构比喻成这棵树,那么“躯体”无疑是其根基。在精分治疗中,躯体是接收和传导器,是潜意识信息流的中转站。
弗洛伊德早期对癔症的研究,证明了精神和身体的关系。荣格在研究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原型和象征时,主要是通过梦境来表达,而梦做为桥梁呈现了躯体与意识、无意识的关系。现代客体关系理论开拓者梅兰妮.克莱因提出: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通过躯体症状来呈现的。而威廉.赖希最伟大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躯体比思维更重要,必须让躯体来说话,躯体形态是潜意识最鲜明的呈现.
治疗师通过“躯体”识别潜意识信息流,可以在咨询中及时捕捉住某些“特定瞬间”,推动咨询产生质的飞跃!马龙教授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精神病态的那一部分。如果治疗无法真正接触到人格中最底部的、最深层的精神病态的部分,我们将无法理解和治愈任何人。躯体此时就承载了这个重要的使命,通过躯体我们去探访一直被阻隔在意识之外的、从未被心理化的真实自己,进而实现我们的人格重组和完善!马龙教授在本次课程中,将系统阐述,从经典精分到现代客体关系再到躯体治疗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以躯体为主线和载体和谐串联。
本届三年精分取向躯体治疗工作坊从心理病理症候群出发,关注六大症候群。每个主题的讨论,将涉及第一:从古典到现代,症候群的精神分析和病理学含义;第二:症候群的个性化含义,也就是他们眼中“独特的”世界。同时,从诊断和治疗的角度看待治疗语言的使用,强调如何理解每种病症的移情与反移情、阻抗和防御机制;在身心关系上,关注每种病症的躯体结构与语言、躯体象征意义、个性化的躯体感受以及躯体的支持性治疗。身心关系的讨论合并其它治疗技术,为学员展开平面“诊断连续谱”“治疗连续谱”的图景,有助于咨询师形成真正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框架。
三年六大主题
第一期主题:
躯体的语言主题:躯体化。
心理问题的躯体表达。从症状到障碍。符号,象征,以及在身心失调中的一致性。
经典到现代:
精神分析视角的理论依据:
S Freud, W.Reich, M.Boss, K.Bikow;
P.Schilder,J.McDougall,F.Alexander;
身心障碍中的移情和反移情分析,防御机制及阻抗;
02
第二期主题:
欲望主题:从普遍的欲望到“特殊”的欲望
l 癔症神经症,口欲倾向,癔症人格。口欲抑郁;
l 从症状到象征意义:躯体化与躯体转换的差异性;
l 独特的世界观:口欲人格和癔症人格眼中的世界;
l 经典到现代:精神分析视角的理论依据:S.Freud to C.Bollas.
l 欲望类疾病中的移情和反移情分析,防御机制及阻抗;
03
第三期主题:
责任与禁止:区分一般到病态的连续谱
l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与受虐人格的关系;强迫人格障碍。
l 表达的象征与抑制的象征
l 躯体行为,心理习惯以及行为习惯。
l 经典到现代:精神分析视角理论依据:S.Freud to W.Reich and T.Reik.
l 重点:移情和反移情分析,防御机制及阻抗
04
第四期主题:身体的否认
l 分裂样人群。身体的“复仇”;精神病性的抑郁;疑病症
l 躯体——失败的象征
l 经典到现代:精神分析和精神病理学理论依据:S.Freud, M.Klein, Fairbairn, D.W.Winnicott, K.Jaspers, R.D.Laings.
l 重点:移情和反移情分析,防御机制及阻抗
05
第五期主题:
“善”“恶”的混淆,无所不在的现代病,边缘人格。
l 代表:边缘人格
l 躯体的缺席,躯体的无法象征化,古老的防御机制
l 边缘人格和病态自恋的关系
l 病理基础:科恩伯格基础上的研究与分析方法。
l 主要移情和反移情分析,防御机制及阻抗
06
第六期主题
l 非病态人群的精神态的呈现:心理健康——神经症——精神病连续谱。
l 性障碍和进食障碍
l 从古典到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依据: S.Freud, C.G.Jung, M.Klein, K.Jaspers, E.Minkowsky, P.Federn,R.D.Laings, S.Arieti, G.Benedetti, H.F.Searles, H.Bruch.
l 主要移情和反移情分析,防御机制及阻抗
l 总体框架的建立与巩固:理论和治疗方法的集中整合。
马龙说
现在,我们的六次工作坊,将涵盖主要的心理病理学症状和障碍。工作坊的招生对象为心理治疗的实践者们。和关注某一特定的病理病症不同,我们的注意力将集中在症状的特殊含义;独特、病态的生活方式的含义以及病患感知方式和表现方式的特殊含义上。通常情况下,心理困扰是需要除去的、毫无意义的“毒瘤”。但是,心理咨询师们却对这种武断和简单的处理痛心不已。重点是,似乎来访者与自己的心理痛苦紧紧相连,甚至为这种“病态的呈现”而着迷。这就导致了很多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的失败。
事实上,走出僵局的**出路在于学习来访者独特的“世界观”,比如癔症型的来访者就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情感的模式,他们能从咨询师的语言中读出“隐含的深意”,而他们对外在世界的解读也和强迫型来访者不同。一般,越是严重的心理疾病,他们的“个人风格”就越独特,比如边缘人格和身心疾病人群(心理问题造成的躯体症状,无器质性病变),而他们独特的“人际风格”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对此的忽略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咨询的失败。
另一方面,个人的觉察无法获得上述的知识。**的可能出现在来访者的人格倾向恰好和咨询师的符合,而咨询师取得的一切成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都是来自对自己基本人格倾向的了解。
这就带来了第二个人们常常忽视的要点。“深度的了解”来访者的**方式在于对咨询中交流的分析,这种分析需要咨询师具备一种区分能力,区分哪些交流和来访者的现实相关,哪些来自现实咨访关系中咨询师的建议,而最重要的,是区分哪些来自来访者的移情,也就是,来访者对这段关系的无意识幻想和情感。与之对应的,咨询师也需要区分哪些是和来访者现实的接触,哪些是来访者对自己的幻想,还有最重要的,哪些是咨询师的反移情,也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产生的情感以及做出的反应。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些要求就算用平直的语言说出来都显得复杂,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比这个还要复杂。但是,对来访者来说,如果咨询师不具备上述能力,咨询的效果无从谈起。
工作坊集中探讨几个主要的心理病理症候群,首先介绍经典的精神分析含义(这是后续分析必须的理论基础,学派涉及弗洛伊德,荣格,克莱因,赖希,比昂),接下来,讲解症状更加微妙和个性化的含义。也会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学员带来的主题。工作坊的重点将放在治疗方法的探讨上,各种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偶发性。
六次工作坊,除了讲解病理理论,还会通过真实的个案讲解治疗方法。短程和长程心理治疗和督导都会涉及。还会针对特殊的症状讲解特殊的治疗方法。
躯体和心理是一个整体,无法被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所以,治疗技术将会涵盖身心的角度。重点会关注躯体治疗的重要性和躯体意义,提升躯体的治疗性支持,避免躯体治疗技术变成机械和表浅的实践。学员将会学习到躯体结构、躯体语言,以及个性化的躯体感受如何作为心灵自我展现、连接世界的基本方式而存在。学员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躯体治疗技术获得平静、理解、自愈的心灵。
课程设置
Ø 需填写资格审查表(审查表经翻译后由马龙老师亲自筛选,选出获资格学员;另:资格审查表见附件)
Ø 三年工作坊,每年两期,共六期;
l 每期工作坊共5天,每天6小时。
费用
1.三年联报,28800元。
2.一年两期工作坊,首期工作坊4800元,限2018年首期,**参加躯体工作坊的伙伴,也可选择开课前,报名缴费首期4800元,待到首期结束之前续报剩余5期,仍然按照4800元每期,共5期24000元交齐。
3.从2019年开始,单期缴费执行5980元/期。
l 每期工作坊共5天,每天6小时。
l 案例督导、团体小组和个人体验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
注:本系列培训意在透过全方位、立体培训模式为国内正蓬勃发展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培养一批自身人格基础健康、高度整合;咨询实战技能扎实、稳定;职业伦理规范清晰、完善的优秀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
时间地点
第三届第一期工作坊时间:2018年11月21日至25日
北京交通便利区域,提前一周告知具体酒店地址。
贴心客服
专属客服团队提供**客服体验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
全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