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心·专栏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更新日期:2020-06-17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儿童在站立的时候总是要依靠其他物体才能挺直身体。家长们总是这样对孩子说“站直了!”但事实上,孩子依靠在什么上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总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通过惩罚或奖励,我们虽然可以很快使他们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他们希望获得帮助的心里并没有得到满足,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但很多成人能正确认识自我已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儿童又有很多无知,就很难以提及对儿童的指导和引导了。 关于人的发展有一个根本事实,那就是人的心里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出生起,人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图景。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 在考察人格的构建时,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虽然人类生活在同样的世界之中,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有些看法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但有些则是不健康的。全面观察个体的成长过程,特别需要关注童年时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轨迹。举个例子:有一个52岁的女人,她总是不停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回顾她的童年,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的一个姐姐所吸引,而她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屈辱感和无价值感。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指出,用个体心理学“纵向”观察方法来分析,可以发现这个女人从童年到生命的最后都存在同样的心理机制,同样的心理动力:她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她;当她注意到别人更受人喜爱,或是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时,她就愤愤不平。

人格统一性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假如儿童做了招致惩罚的事情,人们常常会考虑儿童人格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比如,这个儿童经常犯这种错误,成人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屡教不改。如果这个儿童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那么人们通常会因为这种总体的好印象而不会那么严厉的惩罚他。但是,这两种情况,实际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

如果我们问一个儿童他为什么懒惰,或者期待他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撒谎,这几乎很难获得真实的答案。因为认识自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而这么复杂的问题如何能让一个孩子勉为其难的回答?

举个例子:

一个13岁的男孩有两个妹妹。5岁前,他的生活快乐美好,因为当时妹妹还没有出生,他是家里**的孩子,周围每一个人都乐于满足他的任何要求。爸爸是一个军官,经常不在家。妈妈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非常宠爱他,总是努力满足这个依赖性强又固执的儿子每一个心血来潮的要求。不过当他表现出没教养或者胁迫性的态度和动作时,妈妈也会很生气,母子关系就开始紧张。这首先表现在他总是试图支配他的母亲,对她发号施令,也就是说他总是以各种无礼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 虽然这个孩子带来了妈妈很多麻烦,但他的本性并不坏。妈妈还是宽容了他无礼的态度和行为,依然帮他整理衣服,辅导功课。这个孩子相信妈妈总会帮他解决任何困难。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8岁,他在小学的成绩都不错。但妹妹出生后,他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自暴自弃,毫不用心,懒散拖沓。一旦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揪妈妈的头发,拧她的耳朵,不让她有片刻安宁。他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随着妹妹的长大,他更加固守自己的行为模式。小妹妹很快就成为他捉弄的目标,虽然他不至于伤害妹妹,但他的嫉妒心是非常明显的。

家庭中,往往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教育管束,导致孩子养成了一种依赖,甚至说是病态的性格,他们总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对其发号施令。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不合乎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开始对父母动手动脚,以便引起父母的注意或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地位,虽然本性并不坏,但这样的性格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容易对其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开始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现象时,我们不仅应当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应当注意它产生的原因。一般我们不会意识到是妹妹的出生而导致哥哥成为问题儿童,而原因在于这个哥哥对妹妹出生这件事所持有的态度不正确。 毫无疑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犯错误,而且这些错误预期导致的结果密切相关,从而产生了个体错误的行为或错误的人生取向。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心里目标的确定。

通常来说,儿童在2~3岁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总是在指引着他,激励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目标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它会在不同程度上约束或控制儿童。 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我们心里最为奇妙的地方是,决定我们行为方向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

小故事:

恺撒刚登录埃及,踏上海岸时被绊了一下,摔倒在地。这在罗马士兵眼里是不祥之兆。如果不是聪明的恺撒兴奋地张开双臂激动地喊道:“你属于我了,非洲!”英勇无畏的罗马士兵肯定会掉头返回。只有当儿童面临毫无准备、又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只有他独自挣扎着去应付的时候,恶劣的行为才会出现。如果一个只习惯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身上的小孩,突然面临一个完全相反的情境:这个孩子开始上学,而学校里的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如果这个小孩要求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他自然会以惹怒老师的行为来争取。 如果明白了真实的情形,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对孩子类似这样的错误给予惩罚,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例如孩子上学忘记带书本,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忘记了什么,总有人会为他操心,给予他关注。这绝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一个人人格的所有表现都是密切相关并形成一个整体的,孩子行为完全是与其生活方式保持一致的。

为人父母需要关注的是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因为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了解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他入学时的表现。普遍来说,人们都缺乏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但是如果教育得法,学校也能弥补儿童早期教育的缺失。理想的学校可以更好地充当家庭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媒介;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场所。不过,在等待理想学校出现以弥补家庭教育缺陷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因为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弊端,只能起到显示器的作用。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儿童在入学时遭遇失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与其说学习的失败,不如说是心理上的失败。



上一篇:父母的这些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

下一篇: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