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青少年心理疏导


远离手机——别让手机替代我对学习的热情

更新日期:2021-05-26

在学生的咨询个案中, 疫情之后,和手机有关的各种瘾的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起来。涉及的方面诸如:不能去上学,跟父母产生冲突,与同学社会交往不够,沉迷网络人物和偶像衍生类消费等。包括一些成人关系的咨询 ,也有一些是涉及到这个手机上瘾 ,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甚至是夫妻关系。手机为什么这么容易让人上瘾?如果把孩子们从手机等瘾中拉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呢。

现在网络或手机上的一些游戏,一旦孩子和意志力弱的成年人,接触到一定时间,很快就会成瘾,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听觉事物瘾。但凡有时间,抱着手机或小音箱,听着郭德纲,评书。。。对外面的人与事,视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也常见不鲜吧。初中生出门就低着头,耳朵上带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你以为他们听的是英语你就错了。要么是某个星的歌曲,要么是某个人的相声讲书,反而是同行的人倒是显得陌生了。

尤其在疫情期间,原本对孩子们有节制管理的家长们,也不得不把手机交给他们,来完成课业。一场疫情,手机成为孩子们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工具和社交工具了。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手机已经让孩子们, 包括家长们这些成年人已经在疫情期间,让手机变成了一种超越亲情的陪伴了。无论是时间位置还是心理位置,手机都是我们最亲近的那个物件之一。

我想起来一段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在你对面 你在低头玩手机。” 现在常常在一些聚会场合看到的景象是,大家见面热情的打完招呼,然后就集体低头去看着手机,去发着朋友圈, 去刷着朋友圈D音等。而忘记了我们来聚会的这个目的。有一种潜规则是“先拍照 ,朋友圈先吃。”

图片上的这个人,曾经是北大的一个这个学霸。他从北大因为玩游戏被劝退学。四年之后。他又以以高考状元的分数考进了清华。这个孩子,当年是湖北省的第八名考入了北京大学。他在学校大一大二还是不错的 据说也得到过奖学金。那么他在大三的时候就被北京大学进行劝退了。就是因为玩游戏影响到他的一个学习状态 和学习成绩。19年的时候, 总分712分以湖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当时媒体宣传他的时候呢 就是很多人褒贬不一。游戏成瘾的孩子最后能有几个这个孩子这么幸运 重新回到学习的正路,并不是许多人能做到的。这个孩子他之所以能从北大退学,又再次考入清华,这个孩子他身上的特别之处,就是说在于他身上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明确的目标。当初一时成瘾,虽然迷失了他的本性,但是当他确定又要重新树立要回到大学这个目标的时候,又重新去学习的时候 。他最起码有这个自我的控制能力和明确的目标 这个韧性,多数孩子是本身不具备的。即使如此,这退学荒废的时间,难道不是付出的代价吗?

我们再看一个数据,因为各种原因退学的一个数字。这些学校已经是名牌大学,孩子们奋斗十年寒窗苦,考入大学后,多数同学是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压力特别大,进入大学校园学校后突然放松了,家长和老师的管理一下子也放松了,孩子们的自制力再一放松,沉迷于游戏, 瞬间成绩各方面出现了问题,然后被迫离开学校。当然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数据都是这个游戏成瘾带来的, 但是游戏对孩子们的影响确实也是巨大的。如果拿数据来说话的时候 我们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这个话题是确实很让人就在扎心的,那么如果再在网上随意百度了一些敏感的字和词,类似于“儿童” “ 游戏 ” “自杀”;“手机” “游戏” “自杀”。。。“游戏”加“啃老”。。。。那么大家可以看到的所有出来新闻,让我们觉得手机游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尤其是孩子因为手机和老师、家长出现冲突的极端事件,网上也不乏各种报道。包括前一阵曾经有孩子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冲动跳楼,最后家长逼的学校去处理当事老师,这个老师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类话题网络上很多,大家看到标题都会觉得手机和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已经不仅仅限于手机里的各种游戏, 它也包括音频、视频。包括各种卡通、漫画,都在腐蚀和控制着孩子的思想。我身边就有的孩子去刷抖音,一宿一宿不睡觉,然后来咨询的时候眼睛通红,很疲惫的样子 依然放不下手机。他说闭上眼睛, 脑袋里滚动的都是一条接一条他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抖音, 可能是有了解的推送原则,就是给你,你最爱看的。用大数据的技术,锁定你的兴趣,让你不停的看下去。

18年的时候,世卫组织已经将游戏成瘾, 列为精神类的一个疾病。我们来对比看一组照片:

一个在吸食鸦片,一个在玩手机,一样的神态。一样的瘫软, 一样的麻木 ,一样的自我陶醉, 一样的不理窗外事。这就是他们的共性,只不过换了一种不同的形式,在萎靡我们的精神。它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和 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对面玩手机 我低头也不看你”。手机控、低头族越来越多。两三年前我们在地铁上做过一次社会观察,看在地铁上大家的沟通率有多高。我们发现, 我们调研是北京的13号线,基本上地铁之后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找一个位置站好或靠好, 然后马上低头开始看手机,人和人之间基本是零交流。我们现在好多家长担心的孩子社会交往问题,已经在成年人的 这些表现中呈现出来了,如果可以通过手机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为什么还要与人打交道呢?比如,迷路不需要问路,不会的内容不需要问老师或同学,想玩不需要找小伙伴。。网络都可以解决。

如果一个人手机游戏如果不成瘾,是不是就没有损伤了呢?手机游戏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哪些影响呢?

一、听觉吸收能力降低。我们会发现, 长期玩手机的孩子,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反应速度越来越慢,你说几遍他可能还没有听进去。或者只听了只言片语。

二、思想更容易在虚拟空间中游离。常常突然视觉呆滞,不知道头脑中在想什么,需要提示才能回来当下的环境中。

三、影响视觉采集的宽泛度和灵活度。手机小小的屏幕,常常低头去看它, 视觉的宽展性越来越差。达不到我们学习环境中,信息大范围采集的需要,常会出现上课老师明明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孩子就是说没看到。他的视觉常常的被游戏内容被动牵引,使得他的视觉越来越呆滞,表现在眼睛无神,不灵活。

四、触觉习惯性定向使用,学习类事物退缩使用。他的触觉在学习使用中体现是萎缩的;只有在打游戏的时候,似乎手指灵活,但这是对于这种事物的定向使用的习惯性。一旦有这种习惯性养成,让他在学习上动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手要么不想动,要么动作笨拙。因为游戏中手指的使用是小范围,机械性的,和学习上的灵活性要求本质不同。

五、躯体的灵活性受到影响。有的孩子呢为了玩了手机 不吃不喝 体重出现异常的增加和下降,就是胖孩子越来越多 或者干脆营养不良 对任何东西都是排斥。不爱运动。六、对周围的事物无兴趣。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了。同时,对于任何影响他或者反对他玩游戏的人和物,都有很强烈的反感或反抗。

七、思维趋僵化,考虑问题灵活性越差。不爱动脑子,或者想法死板。脑袋里有效信息越来越少。这是游戏的被动牵扯和思维的机械使用造成的。

八、社会交往能力退缩。

九、情感淡漠,钟情于网络虚拟的人或物。对虚拟的人和物投入情感,比和身边的人投入情感还要多,有的孩子与亲人间情感也形成淡漠表现。

假期又快来了。不把手机交给孩子,一些网课,一些作业如何完成?把手机交给孩子,老人管不了,家长得工作,手机会带给孩子什么呢?孩子已经对手机游戏放不下了,如何来帮助孩子提升和修复各种学习功能呢?

1、回归自然,学会体会大自然中玩的快乐。快乐和兴奋会产生多巴胺,用大自然的快乐激发多巴胺的生产,替代依赖手机游戏产生的多巴胺,会让孩子在自然游戏中,发现世界的美好和多变。没有孩子不喜欢大自然,没有孩子不喜欢游戏,抱着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和其他孩子一起释放天性,对孩子一学期的紧张学习也起来减压作用。

2、搭建小社会群体,把孩子与机械和虚拟世界的互动中解脱出来。学会与身边生动的人与事沟通,即使有问题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未来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提升的机会。3、在大自然中锻炼听觉和视觉的使用能力。比如用眼睛追踪一些移动的小生物,蝴蝶,蜻蜓,小鱼等,用耳朵追踪一些小鸟的声音,让生动的事物把听觉视觉的捕捉能力慢慢激活。我们多年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视觉注意力训练的时候,孩子没有觉得是在训练,反而觉得玩的很有趣。在游戏中,能力被提升和修复了。

4、利用假期,修复亲子关系,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好,家长的劝诫,孩子才听的进去,不会产生反感和反抗。好的家庭氛围,孩子才会在家庭中与家人互动,而不是很多孩子进入网络的原因,他们是“躲”到网络中去。

5、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激发自身力量走出游戏,而不是隔离手机与孩子的联系。毕竟现在信息的世界,没有手机的生活越来越不可能了。在远离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一定是自发的去选择更好玩的事儿来替代手机游戏。

6、找回孩子的游戏力。会玩是一种能力,会找到好玩的事儿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孩子觉得世界是多变的,有更多的新、奇、特,而大脑对新奇特的事物是接纳和探索的。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游戏力,没有保护好就慢慢的失去。假期快到了,在假期,恢复孩子玩的天性,玩的能力,发现玩的乐趣。他才会在学习中发现知识与生活的乐趣。



上一篇:自闭症孩子的表现有哪些?

下一篇:什么是网瘾?孩子有网瘾怎么办?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